top of page

主题:可可托海:剩余物

时间:2011年7月,2012年3月

地点:新疆可可托海

影像:隋雪松、朱赫

文字:王炜

 

影像集—可可托海:剩余物

 

链接:2011新疆工作笔记

格尔木的哈萨克人:一则轶史

乌市别

 

位于新疆北部的可可托海,比邻蒙古共和国,在过去的年代中曾经是中国与苏联的重要矿产基地。

 

海盗一样的众神在仓皇离开大地时,把一部分财富集中埋藏在这里,成为3号脉矿坑。这个非凡的矿坑蕴藏世界已知140种矿物之中的86种,主要是用于军工业和航天工业的铀、锂、铍、铖、钼、铷、铯、铪、钍。这些稀有金属矿石,为大饥荒时代的中国偿还了百分之四十的欠苏联外债。稀有矿石被采掘完以后,人们继续开采剩余的云母和石英。三号脉矿坑的开采,也可以被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集体劳动行为的一个典型。     

 

我们来到3号脉矿坑边时,狂风已经平息下来。金字塔形的乌云夹杂着电焊般的闪光,像要在矿坑里着陆。过去,由于雨季和地下水的渗出,3号脉矿坑一度成了一个湖。人工剖析分层的峭壁上,有的缝隙已经成为鹰巢。这座高山上,还保留着过去年代用灰白碎石砌成的巨大标语:“大跃进万岁”。有一会儿又下起雨,突然放晴时,日光倾注到矿坑里,地上几乎所有的云母都在反光。初看时并不觉得,所见尽是碎石灰土,但眼睛适应稍久之后,会发现四周上下尽是细小闪烁的云母和石英发光体。   

 

3号脉矿坑上空,一只鹰盘旋飞行的轨迹,仿佛矿坑内部道路的迂回阶梯路线。这是下午3点20分左右,工人开始下午的工作,重型卡车像虫豸在矿坑中蠕动爬行,油门轰鸣声久久充斥矿坑。

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苏联人正式在这里开采,像营建一个未来城市般对这里进行长期规划。他们了解这片山地的能量,想最终得到这里的主权。二次世界大战中,苏联一度撤离可可托海。民国政府好像并不看重这座矿坑,当二战局势好转之后,苏联人又再一次返回可可托海进行自由开采。1950—1960年代,也是苏联短命的马林科夫时代,中国和苏联合作成立有色金属公司。这里一派盛况,最好的地质学家汇集这里,并且有新疆最好的医院。中苏关系破裂后,苏联撤走全部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技术人员及其家庭。虽然,中国继续开采3号脉矿坑,却主要用于偿还所谓“苏联巨额外债”。人们把千百吨稀有金属矿石用雪爬犁运送出阿尔泰山,装入一列列车皮,运送到苏联。俄罗斯人没有得到这里的主权,却继续得到这里的资源。

 

在六十年代可可托海留下的黑白照片上,合影中的苏联人自信、体面、嘻嘻哈哈,中国人则拘谨刻板、少有笑容。

 

起初,我们以为可可托海是一片平坦开阔的林莽。以后我们知道,它稀疏分布于额尔齐斯河边的狭窄谷地,全部的人居地点,只是局促存在于阿尔泰山脉这只克洛诺斯巨手的指缝之中。这里是哈萨克人的聚居区,此外还生活着汉族、维族和一部分回族人。

 

bottom of page